[棉花形势分析会]王功著:当前国内棉纺织行业的问题
出处:中国棉花信息网 2008年01月11日
在今天北京举办的2008棉花形势分析会上安徽华茂纺织集团公司王功著总经理谈了谈他对国内棉纺织行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安徽华茂纺织集团公司是地处安徽省安庆市的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和国内的众多纺织企业一样,也面临着同样激烈的市场竞争,承受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信贷紧缩、成本攀升等诸多问题。
在谈到这些问题时,王功著突出指出他的三点感受。
一是,国内纺织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的中低档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矛盾日显突出。2007年,预计全国将新增纱锭1000万锭,国内纱锭保有量将超过1亿锭,纱产量达到2000千万吨。在这些纱线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牌、高档产品只占到20%,占到全部产能的20%,就全行业而言,一般好的企业中附加值较高的高支纱产品也只占到企业全部产品的45%左右。
二是,由于纺织行业产能的增幅远远高于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幅,国产棉已难以满足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需要大量使用进口棉,对进口棉的依存度越来越大。这一局面将长期存在。
三是,纺织企业成本上升,中国纺织企业价格比较优势的下滑趋势正逐步加剧。近五年来,虽然国内纺织行业以每年18%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但就成本和效益而言,和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比,我国的纺织企业目前的用棉成本要高出30%,劳动力成本也高出30%。以40支纱为例,我们的吨纱价格为26000元,人家的产品只有21000元,每吨低5000元,相差20%。
安徽华茂纺织集团公司王功著总经理,在谈到当前纺织企业为什么困难,45—50%的企业都出现亏损的问题时指出七点原因。一是纺织行业过快发展带来的内部恶性竞争,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二是人民币加速升值对纺织企业出口造成威胁。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累计达到11%,截至目前,华茂集团因人民币连续升值、美元连续贬值,造成直接出口棉纱一项的汇兑损失就有150万元。三是由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特别是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带来的连锁反应,挤压产业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棉纺行业生产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棉花和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带来成本的上涨,据王功著介绍,去年华茂集团所需动力煤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由320元/吨涨到了580元/吨。五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华茂集团人均收入在安庆居中等水平,2006年职工人均收入15300元,2007年达到17500元,预计2008年在18500元—19000元,即使这样,企业招工还有一定难度。2008年,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企业必须与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为职工缴纳劳保统筹等项费用,各该项支出占到了职工工资总额的43%,企业劳动用工成本将有大幅增加。而且随着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企业还将增加相当于工资总额十二分之一的支出,以目前该公司9000名职工计算,也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六是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连续调高银行贷款利率,让企业更是感到“雪上加霜”。七是我国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纺织业发展方兴未艾,大有急起直追中国之势。目前,印度的纺锭规模达到了4000万锭,加上便宜的棉花和人工成本,生产的棉纱极富有价格竞争力,吸引不少中国厂家从国外进口棉纱。
安徽华茂纺织集团公司王功著总经理在他发言中提到,华茂集团在当前形势下,不怨天尤人,依靠自身探寻发展道路。调整经营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全力开发具有企业原创性的引领市场的新产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在王功著的发言中,我们特别关注到,安徽华茂集团下一步将计划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即寻找棉花资源丰富的,适宜投资的,劳动力便宜的国外地区投资办厂。
安徽华茂纺织集团公司王功著总经理在他发言的最后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棉花、棉纺行业协会要积极呼吁,努力稳定和提高棉花播种面积,提高国内棉花产量,稳定国内供应,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的不断增长的用棉需求。二是建议棉花、棉纺企业和棉农等棉花产业链的各方要共同关注棉花产业的发展,采取措施从棉花种籽培育、收购加工、质量控制和销售等环节提高国产棉的品质和竞争力。三是建议国家在棉花进口配额发放管理上向直接用棉企业倾斜,向有特殊用棉要求的企业倾斜。四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新疆棉的运输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