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普田”变“良田”
近年来,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积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着力在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上下功夫,逐步让农业生产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近日,记者在大河沿子镇呼萨英铁热克村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看到,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沉砂池的边板施工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项目10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4号沉砂池主体已完成90%,后续我们将进行管道铺设。”大河沿子镇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技术员皮勇说。
据了解,精河县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14亿元,计划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76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2.71万亩、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2.8万亩。今年,大河沿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覆盖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南村和呼和哈夏北村、额勒森陶勒盖南村、呼萨英铁热克村4个村队。目前,项目进度已完成45%。“项目开工以来,已建成管理房1座、清水池2座,计划在12月中旬完工。”大河沿子镇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五、六标段项目负责人陈亚龙说。大河沿子镇呼萨英铁热克村共有土地6800余亩,80%以上的农户以棉花种植为主,为了积极推进高压滴灌项目,改变老百姓的“传统观念”,该村“两委”多措并举做好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同时打造一批“模范田”,采取选举村民代表全过程监督的模式,让高压滴灌项目在老百姓身边引起“连锁效应”。
呼萨英铁热克村党支部书记王晓飞说:“通过其他村队先行改造示范,我们入户走访加强宣传引导,并邀请村民从春天的播种、浇水以及中期的田间管理再到后期棉花采收进行观摩、比较,让棉农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随着呼萨英铁热克村第一批1153亩高压滴灌棉田投入使用,“连锁效应”的影响力也在老百姓身上慢慢地展现出来。村民王文涛看到了滴灌模式带来的成效,积极响应加入其中。
王文涛说:“看到其他村队改造后,我主动和村‘两委’沟通加入到高压滴灌项目改造中。改造后棉花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滴灌能够节省水费、人工,化肥利用率也提高了,滴灌模式棉花亩产能够达到500公斤,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很实惠。”今年,老百姓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再也没有了顾虑。“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更标准,政策更好,农户不掏一分钱,我们特别高兴。”王文涛说。
近年来,大河沿子镇积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镇已累计实施8.2万亩,涉及12个村队,受益人群达2700余户。大河沿子镇农业与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依力牙斯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跟进督促项目在指定期限内完工,着力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诉求,开通绿色通道,同时争取更多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为大河沿子镇打造高标准农田打好坚实的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