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周评:价格指数继续上升 内外电子盘大涨
概述
价格指数继续上升,现货资源不多,成交零星,棉纱市场销售一般,内外电子盘均大幅上涨,郑棉多个合约触发涨停。
一、国内棉花市场
1、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统计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周均价12662元/吨,2129B周均价12986元/吨,2227B周均价11716元/吨。
2、国内市场动态
储备棉轮出——(6月12日-6月17日)的一周,储备棉轮出投放总量13.83万吨,成交总量13.15万吨(纺织企业6.97万吨、非纺织企业6.18万吨),成交率95.08%,平均成交价格12072元/吨。(备注:因适逢端午节,6月12日一天的成交因执行新的销售底价所以当日的成交数据将记录到当周周评。)
新棉种植——6月上旬以来南疆各棉区气温不断回升,午后最高气温升至33-35度,夜间最低气温也升至20度以上,棉花进入快速生长期。山东荷泽东明县棉花已进入生长阶段,普遍长势良好,株高30-50cm上下 ,株平均现蕾3-5个。长江流域普降大雨,部分棉区受灾较严重,蜗牛成灾。
企业动态——据了解,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2015/16年度疆内皮棉销售进度已达到90%以上,各轧花厂、疆内经营商手中的原料库存寥寥可数,而且剩余皮棉品质较低,不符合纺C32S及以上支数棉纱的配棉需要;再加上国储棉轮出资源“低、中、高”等级全覆盖,棉企报价又大幅高于国储棉竞卖价格500-800元/吨,因此现货成交非常冷清。一些轧花厂计划7月中旬开始安排加工、检修人员进厂,虽然轧花厂对外承包费用降至60-80万元(一条加工线),合同中不再设定2500-3000吨“保底收购量”,且农发行、信用社贷款资质仍有一定吸引力,但内地涉棉企业赴疆包厂或联合收购加工的积极性仍很低,一些位置比较偏、周边棉花资源并不充裕的棉企在没有承包方的情况下只能“自收自销”。
加工量——截至6月12日,新疆专业监管仓库实际累计加工皮棉量353万吨。
入库量——截至6月12日,新疆专业监管仓库实际累计入库皮棉量334万吨。
疆棉发运——6月10日—6月16日,经过陕西眉县核查点的公路出疆棉运输1.6万吨,较上周减少0.8万吨。2015年9月1日-2016年6月16日公路出疆棉核查总量189.5万吨,实际运输189.5万吨。
郑棉期货——郑棉在上周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上周五郑棉期货大幅拉升,郑棉主力1609盘中触及13565涨停位,价格创2015年5月来新高。主力CF1609合约周平均结算价13019元/吨。
二、国际棉花市场
ICE期棉上周五放量大涨超过1%,至逾八个月高位,因受美元走软以及在英国6月23日退欧公投前的买盘带动。12月棉花期货合约收高1.52%。
三、纱线市场
全棉纱市场销售一般,部分地区气氛较前期略有减淡,价格局部震荡;实单价格多数商谈优惠,几无热销品种;低价气流纺纱交易略多,而环纺纱以32S、40S为主,部分21S用于毛巾被服产品,高细精梳纱需求量偏低。而近期多数商家及纱厂反应整体订单出现缩减,6-8月为传统淡季来临。
四、宏观环境
1、央行主管报纸: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幅增加在所难免
近日,人民币汇率再成关注焦点。6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001,跌破6.6大关,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10个基点。时隔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跌至6.6水平。不过,次日反转势头明显,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上调262个基点,报6.5739,创3个多月来的最大升幅。
2、“黑色系”重归强势炒作“凶猛”还是市场改善
经历前期的大涨大跌,近期“黑色系”主要品种再度“躁动”,大涨后再大跌并不少见。同时在市场认为的传统消费淡季,包括螺纹钢、铁矿石等商品期货价格也较前期反弹接近10%。究竟是资金的炒作还是市场需求的推动,成为投资者心中最大的疑问。
3、德银:中国成亚洲出口重要引擎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斯潘塞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推动亚洲国家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对邻国出口的影响力比肩甚至赶超美国与欧盟之和。人民币对亚洲货币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显著。